白榆的生長特征 白榆的應用價值有哪些?
榆樹約40余種,主產北溫帶。中國有24種,散布幾遍全國,如北方有白榆、黑榆、大果榆等;南邊有臺灣榆、多脈榆等;西南有昆明榆、小果榆等。在榆屬植物中,以白榆在造林上最重要。白榆為落葉喬木,高達25米。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具不規則復鋸齒及單鋸齒,無毛或葉下面脈腋微有簇生柔毛。花簇生。果近圓形或倒卵狀圓形,熟時黃白色,果核周圍具薄翅。

首要散布在東北、西北、華北、華東等地,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河流兩岸、山麓和田邊。喜光。對氣候適應性強,在寒溫帶、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均能生長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深沉肥沃、濕潤、排水出色的砂壤土、輕壤土生長最好。深根性,生長敏捷。抗城市污染能力強,特別對氟化氫及煙塵有較強的抗性。白榆可用種子育苗。
苗圃宜常常保持濕潤。2~3年苗木出圃造林。白榆木材耐磨、耐腐,是造船、修建、室內裝飾地板、家具的優秀用材。樹皮纖維強韌,可作人造棉和造紙質料。葉含淀粉及蛋白質,可作飼料。皮、葉、果可入藥,種子可榨油,是醫藥和化工質料。

陽性樹種,喜光,耐旱,耐寒,耐瘠薄,不擇土壤,適應性很強。根系興旺,抗風力、保土力強。萌發力強,耐修剪。生長快,壽命長。不耐水濕。具抗污染性,葉面滯塵能力強。
白榆是出色的行道樹、庭蔭樹、工廠美化、營建防護林和四旁美化樹種,唯病蟲害較多。木材直,供房子、家具、耕具等用;果、樹皮和葉入藥,能安神,治神經衰弱、失眠;嫩果和幼葉食用或作飼料;樹皮可作蠅索;也是抗有毒氣體(二氧化碳及氯氣)較強的樹種。 植物體含beta-固淄醇、植物醇,豆淄醇等多種淄醇類及鞣質,樹膠,脂肪油。播種繁衍,老練果實隨采隨播。

白榆有黃榆和紫榆之分。黃榆多見,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,隨時代久遠顏色逐漸加深;而紫榆天然生成黑紫,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。所以,北方家具以榆木為最大宗,有擦蠟做,也有擦漆做。榆木與其它材質共生,山西、山東、河北、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隨時可見榆木家具的蹤跡。榆木家具制造時代跨度也大,從明前期至清晚期從未中止出產,其演化過程、地域特征都非常清楚。前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為主,比如供桌供案,形制古拙,多陳設在寺廟、家祠等處,因而才干保存至今。
